2)第一百七十六章 盐矿开发(第五更 订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游的原料勘探呢。

  所以国家地质工作真正意义上的迅猛发展,还是要等到建国之后,这背后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使得地质领域的人才喷涌而出,虽然那些最开始的地质工作者们,可能平均文化水平都只有高中乃至初中,但正是这些掌握了基本地质知识的青年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发掘出了一个个潜藏在地底的宝藏。

  其次,群众路线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州田盆地下的这片瑰宝的发现历程,正是这一路线的最佳佐证。

  当时接受找矿任务的13个突击组,分散到赣东南的9个县,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他们一进村,放下行李,首先就给群众挑水、劈柴,扫院子,农忙时则参加插秧、割禾,挑大粪,与贫下中农同吃一锅饭,同住一间房,因此深受群众的欢迎。

  在后面不长的时间里,当地的群众纷纷把我家门口的井水有咸味等点滴信息及时报告给找矿组,最后经由群众上报的矿点就多达十几处。

  经过众人的不断地努力,终于在这州田镇找到一处大型盐矿,彻底结束了赣省没有食盐的历史。

  州田盐矿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方面需要结合当年勘探的时代背景。

  那一时期,中苏两国在北方边境的一座岛屿上爆发了武装冲突,当时的国家可以说在国际上将近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随着最高领袖那句“备战、备慌、为人民”口号的发出,全国各地都在为了那最危险的局面而奋力做着准备。

  所以为了保障战时人民的物质生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各缺盐省份寻找盐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更加关键的是另一部分,对于此时的程刚而言,未来可能发生或者不可能并不是非常重要,可眼下即将面临的经济封锁,却是实打实的威胁。

  历史上,在对苏区围剿期间,果党曾一度实行高强度的经济封锁政策,使苏区军民吃尽了没有盐吃的苦头。

  那些所谓的匪区管理所、分所、分卡,遍设赣南各县要衢,对私运食盐、布匹、火药、西药材接济苏区的人,轻则没收物资,剃眉毛,罚苦役,重则以通匪论处,甚至明令偷盐济匪者格杀勿论。

  在槿甘山时期,程刚还能依靠自己的时空运力从现代带来粗盐,但随着根据地的不断扩张,以及其他军事、工业、农业等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单纯依靠金手指解决食盐问题,迟早会面临杯水车薪的困境。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早在还没具备穿越能力的时候,当程刚了解到州田盐矿的历史时就曾经做过设想,如果这处位于苏区的盐矿,在当年就被前辈们发掘了出来,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番场面。

  或许还是不能改变太多的现状,

  请收藏:https://m.snapd.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