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1章 让江南士绅浪子回头,痛改前非_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奴占据江南以后,为了安抚士绅,最开始实行的是怀柔政策。

  结果江南士绅依然不知收敛,劫夺小民,弱肉强食,拖欠逃避赋税如故。

  短短数年功夫,税粮拖欠高达上千万石。

  这下子把清廷给惹毛了,开始收拾江南士绅,采取一系列极端措施,随后就爆发了三大案。

  一是哭庙案。

  这个案子的起因,起因正是苏州士绅抗议官府催缴钱粮。

  士绅们被逼得很了,又无处申告。

  于是一百多生员跑到苏州文庙去哭诉,其中就有金圣叹这个倒霉鬼。

  哭庙,是苏州一带流传已久的习俗。

  只要官府的做法不如士绅们的意愿,就鼓动士子们,聚集文庙,作《卷堂文》,向祖师爷孔圣人哭诉。

  然后鼓动民众向上级官府申告。

  在大明时期,人多势众的“哭庙”申告,往往能令官府不敢小视而采纳。

  可螨清的官府可不吃这一套,更不会惯着士绅们。

  恰逢顺治驾崩,哀诏于到达吴县,府衙设灵举哀痛哭三日。

  江南的士子们哭庙,恰好给了清廷绝佳的借口,说他们倡乱抗税、惊扰先帝在天之灵。

  于是乎。

  对江南士绅的屠刀高高举起。

  包括金圣叹在内的120余士子,全都被砍了头。

  哭庙案,才是螨清铁腕镇压江南士绅的开始而已。

  接下来就是钱粮奏销案,13500余人受到牵连。

  最搞笑的,是一位名叫叶方霭的官员。

  叶方霭时任翰林编修,是顺治十六年科举的探花郎,妥妥的读书人中的标杆。

  他在拖欠账目上的欠款不多,只有一文钱。

  就因为这一文钱,这货被贬官两级。

  因此被戏称为,“探花不值一文钱”。

  然后就是雍正时期的清查亏空钱粮案。

  三大案下来,杀的杀头,罢官的罢官,降级的降级。

  效果自然是杠杠的!

  江南士绅的人身、钱财,以致于心理上,受到了摧残。

  从此浪子回头,彻底痛改前非。

  大明时,他们巧取豪夺,大肆侵吞田地。

  可奏销案之后,以前被江南士绅们当做性命一般的田产,竟然变成了拖累。

  甚至有富人将田契丢在路上。

  干啥?碰瓷!

  不同的是,人家碰瓷要钱,他们碰瓷送田。

  要是有人捡起田契,对他说:你的田契!

  富人答曰:不,是你的田契!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奇葩事,是因为士绅们被整怕了。

  江南田赋本重,对官员的钱粮考成极其严厉。

  因此官员在征收钱粮的时候铢锱必较,而逃赋漏税必遭严惩。

  这时候还要田产干什么?

  以至于螨清前期,江南再也没有那种田产跨州连县的大地主。

  三大案改变的还不止是土地兼并。

  受到钱粮奏销和清查惨痛的教训,江南士绅们全都变成了遵纪守法、积极纳税的好模范。

  并且是连锦旗都不用发的那种。

  士绅们不光是不敢逃税,反而以完成课税为第一要义。

  地方文献总结当时的情况:“富厚之家踊跃急公,输将恐后。”

  太仓王氏,琅琊王氏的余脉,自西晋时期南渡,世居江东,族中出过很多名臣,堪称是江南士绅翘楚。

  很牛逼吧?

  康熙九年,王氏族人王时敏家叔侄,同登两榜。

  王时敏却毫无半分喜悦之情,反倒是“营魂回骇,梦寐不安”。

  然后以敬畏之心写下家训,其中第一条就是:“早完国课。”

  请收藏:https://m.snapd.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