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9章 宝光战休宁_武唐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休宁县虽然不是什么大城,可是在歙州却有个及其重要的作用——粮仓。

  歙州产粮,算是武周朝一个重要的粮食产地,可是因为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原因,粮食若是存放的时间长了就容易腐烂,唯独休宁县是个例外,因为地势高,有没有山丘遮挡,休宁县气候相对要干燥一些,后来朝廷就决定将整个歙州的官仓都设置在休宁县,从技术上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人工维持官仓里的储存条件开销总是要大一些,不如因地制宜,反正官仓里的粮食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动,算是战备粮。

  正如哲学里所说,事物总是有两面性,而且在某些条件下还能发生转化,休宁县有官仓是好事,但在眼下这些官仓却给休宁县老百姓招来了祸事。

  圣公方腊起事了,一转眼的功夫就下了苏州,麾下兵马一下子多起来,据说有好几万,这人吃马嚼的,苏州府官仓里那些存粮怎么够?正所谓皇帝不差饿兵,光是靠那些教义也很难让认空着肚皮去卖命,为了不让自己的队伍因为缺少粮草而散伙,方腊听从一个将领的意思,分兵径直取了歙州,为的就是歙州粮草。

  可是歙州的官仓并不在府城里,而是修建在休宁县,得到这个准确消息之后圣公麾下的红巾军们几乎是笑破了肚皮,一个小小的县城,那不是唾手可得,当真是朝廷送上来的粮草,要是不取反而浪费了朝廷的一番苦心。

  于是乎五千红巾军紧赶慢赶的,终于在夜里将安宁县给包围了,领军将领正是歙州土生土长的宝光和尚邓元觉。

  此时已经准备好出门的李洛阳还不知道包围休宁县的人是红巾军,更不知道领军人物是宝光和尚邓元觉,若是让他听到这个名字肯定会觉得古怪,只因为在正史当中红巾军从未曾有过姓邓的首领,也没有跟“宝光”有关的名号,照说这个宝光法师邓元觉应该是文艺作品里的人物,可是在李洛阳的这个世界里,却又实实在在的出现了,而且使唤的兵刃就是一根禅杖,重量超过五十斤的禅杖。

  有邓元觉这个高手率领,五千红巾军打下休宁县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红巾军既然已经出动,就绝不会满足于打下一个县城这点胃口,以圣公方腊的军事思想为指导,红巾军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放火烧房子这种手段逼迫那些没了家园的老百姓加入他们的队伍,不得不说在红巾军起事的前一段时间里,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从红巾军那暴涨的兵马数量中就可见一斑。

  可以说方腊在苏州这边的起事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那些早已经腐朽的地方军队哪里是气焰正高的红巾军对手,所以才会让红巾军在初期连下数城,震惊了天下。

  作为方腊麾下的一员大将,邓元觉不仅自身武功高强

  请收藏:https://m.snapd.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