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章 怪星之谜_UFO未解之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已经是30年代的事了。当时天文学家在观测星空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天体。对它的光谱进行的分析表明,它既是“冷”的,只有二三千度;同时又是十分热的,达到几万度。也就是说,冷热共生在一个天体上。1941年,天文学界把它定名为“共生星”。它是一种同时兼有冷星光谱特征(低温吸收线)和高温发射星云光谱(高温发射线)的复合光谱的特殊天体。几十年来已经发现了约100个这种怪星。许多天文学家为解开怪星之谜耗费了毕生精力。我国已故天文学家、前北京天文台台长和茂兰早在四五十年代在法国就对共生星进行过不少观测研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此后,我国另一些天文学家也参加了这项揭谜活动。

  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它的谜底仍未完全揭开。

  最初,一些天文学家提出了“单星”说,认为,这种共生星中心是一个属于红巨星之类的冷星,周围有一层高温星云包层。红巨星是一处于比较晚期的恒星,它的密度很小,而体积比太阳大得多,表面温度只有二三千度。可是星云包层的高温从何而来呢?人们却无法解释。太阳表面温度只有6000度,而它周围的包层--日冕的物质非常稀薄,完全不同于共生星的星云包层。因此,太阳算不得共生星,也不能用来解释共生星之谜。

  也有人提出了“双星”说,认为共生星是由一个冷的红巨星和一个热的矮星(密度大而体积相对较小的恒星)组成的双星。但是,当时光学观测所能达到的分辨论不算太高,其他观测手段尚未发展起来,人们通过光学观测和红外测量测不出双星绕共同质心旋转的现象。而这是确定是否为双星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1981处的讨论会上,人们只是交流了共生星的光谱和光度特征的观测结果,从理论上探讨了共生星现象的物理过程和演化问题:在那以后,观测手段有了很大发展,天文学家用x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到射电波段对共生星进行了大星观测,积累了许多资料。共生星之谜的帷幕在逐渐揭开。

  近些年,天文学家用可见光波段对冷星光谱进行的高精度视向速度测量证明,不少共生星的冷星有环绕它和热星的公共质心运行的轨道运动,这有利于说明共生星是双星。人们还通过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的射电波段进行探测,查明了许多共生星的星云包层结构图,并认为有些共生星上存在“双极流”现象(从一个星的两个极区向外喷射物质)。现在,大多数天文学家都认为,共生星可能是由一个低温的红巨星或红超巨星和一个具有极高温度的看不见的极小的热星以及环绕在它们周围的公共热星云包层组成。它是一种处于恒星演

  请收藏:https://m.snapd.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