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9章 汉天子门生计划,诸葛乔办讲武堂(_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9章汉天子门生计划,诸葛乔办讲武堂(加更求追)

  黄衣入丞相府多年,家世简单,德行优良,亦能识断部分文字。

  除却其父家贫将其卖为大户人家作侍女外,亦无不良嗜好。

  让黄衣录籍入琅琊诸葛氏,除了对黄衣的认可外,诸葛乔考虑更多的是王平如今的身份地位。

  王平在陇右的时候是忠信将军。

  关中之战王平立功颇多,又随黄忠拿下长安城。

  虽然封赏诏令尚未正式下达,但王平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的赏赐已经定下。

  若讨寇将军王平娶的只是有名无姓的贱籍侍女为正妻,会让王平遭受非议。

  王平本就自卑,若因婚嫁之事而影响了王平的个人成长和军中威望,这是诸葛乔不愿意看到的。

  而让黄衣入籍琅琊诸葛氏,王平迎娶的就是诸葛家的族女,而非有名无姓的贱籍女。

  诸葛乔亦是在给丞相府中的侍女僮仆一个摆脱贱籍的希望。

  侍女入籍琅琊诸葛氏,僮仆同样能入籍琅琊诸葛氏。

  人人平等的口号诸葛乔是不会轻易喊出口的。

  想变革,喊口号是不行的。

  譬如王莽改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结果却是连奴婢自个儿都觉得王莽剥夺了他们的权力。

  想变革,就得有人来负责推行。

  然而。

  琅琊诸葛氏人丁稀薄,大小猫算上,除了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均外,就只有诸葛乔、诸葛恪、诸葛融、诸葛望和刚满一岁的诸葛攀。

  一半还在江东。

  诸葛乔想引领变革,得先让诸葛家晋升成望族。

  唯有望族推行新思想,其余士族才有可能争相效仿。

  否则。

  谁又会将诸葛乔推行的新思想当回事?

  诸葛乔想引领变革,就不可能只依靠大小猫两三只。

  《荀子》劝学有言: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任何的变革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譬如科举制,得有足够多的粮食、足够多的读书人。

  以及最核心的,得有足够多的读书人愿意当“天子门生”!

  这个过程,是艰难而漫长的。

  若无足够多的“天子门生”,强行推行科举制的结果,效果不会比王莽强!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术,尚且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若非人多势众,孔子早被贵族给嚯嚯了。

  又何谈思想变革?

  “谢将军。”黄衣面色激动。

  入籍诸葛氏,嫁与意中人。

  人生喜事,忽然落在头上,让黄衣如梦如幻。

  诸葛乔向来言出必行。

  在黄月英入席后,诸葛乔就向黄月英提及了让黄衣入籍诸葛氏嫁与王平的事。

  对此。

  黄月英并无反对。

  在大事上,黄月英向来不会干涉诸葛亮和诸葛乔,最多是针对细节作一些补充。

  得了黄月英的首肯,黄衣和王平的这亲事就这么定下了。

  席间。

  诸葛乔细细的品尝了

  请收藏:https://m.snapd.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